免费看夫妻性生活视频-182tv免费视频在线观看-成年精品一区在线观看-日韩中文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

“十四五”能源高質量發展成績斐然

日期:2025-09-01  作者:

“十四五”以來,在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,我國能源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。面對復雜變化的國際國內能源形勢,我國端牢能源飯碗,走出了一條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之路,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。

“‘十四五’規劃《綱要》提出的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,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綠色低碳發展舉世矚目,我國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。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26日舉行的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劃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、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表示。

能源保障堅強有力

發展韌性全面提升

“十四五”是能源供應更足、韌性更強的五年。2024年,全國發電量超10萬億千瓦時,占全球發電量的1/3,能源生產總量折合約50億噸標準煤,占比超全球1/5,保障了能源供應“量足價穩”。這五年,能源資源配置更優化,橫跨東西、縱貫南北、連通海外的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,有力帶動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,也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。王宏志表示:“總體看,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與韌性已經達到較高水平。”

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強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礎,深挖國內油氣增儲上產潛力,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,多措并舉增強能源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,國內能源生產加力提速,實現消費增量90%以上由國內自主保障。新能源發揮了重要作用,新能源發電量增量占全國新增發電量的近50%,推動非化石能源供應總量增長近50%,我國能源自主供應“基本盤”更加穩固、“含綠量”不斷提升。

目前,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備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和保供穩價機制,能源儲備能力穩步提升,油氣“全國一張網”加快形成,大電網資源配置和調節作用充分發揮,建成一批省間電力互濟工程和支撐性調節性電源,電力用戶響應能力逐步釋放。

夯實民生用能之基,滿足民生用能之需。五年來,深化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,提升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和管道運輸效率,積極推進分布式新能源惠民開發利用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戶用光伏裝機約1.8億千瓦,每年可以為農民增收約140億元。

綠色轉型步伐加快

能源結構持續優化

“十四五”是綠色低碳轉型最快的五年。我國構建起全球最大、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,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由40%提升至60%左右。全國能源消費中,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,預計將超額完成“十四五”確定的20%目標,煤炭占比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,這“一增一減”大大提升經濟發展“含綠量”。我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,“十四五”期間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,為全球低碳轉型作出重大貢獻。

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以電動汽車等外貿“新三樣”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,以及以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產業帶動我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。2024年,我國新能源整車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4.3%,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0.5%,今年前7個月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超40%。這些都充分說明新興產業發展有效提升了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,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,也帶動了能源生產結構的綠色轉型。

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,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占電源投資比重超過80%。能源新業態投資持續向好,2024年新型儲能、充換電基礎設施、氫能、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重點項目投資完成額接近2000億元,逐步成為能源投資新的增長點。

風電光伏“主力軍”作用愈發凸顯,今年上半年,“風光”發電量增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增量,相當于全社會用電量新增部分均通過“風吹、日曬”獲得。

體制改革縱深推進

電力市場深刻變革

“十四五”是能源改革持續深化、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的五年。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重構,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按下“加速鍵”,煤電、新能源全面入市,全部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,油氣“全國一張網”初步建成,能源法頒布實施,能源宏觀調控和行業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。市場活力加快釋放,電力市場注冊經營主體已達97萬家、是2020年的5倍。出臺促進能源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措施,絕大多數光伏設備制造企業和60%以上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都是民營企業,有的核電項目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達到20%,民營企業已成為推動能源轉型變革的重要力量。

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指出,中國電力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,核心任務是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跨越和突破性進展——

逐步有序建立起一個品類多元、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。從空間上看,有省內交易、也有省間交易;從時間上看,有年度、月度交易,也有日內、實時交易;從交易品種看,除基本的電能量,還有調峰、調頻、備用這些輔助服務品種。今年還實現跨電網經營區的常態化交易,真正讓“塞北的風點亮灣區的燈”。

電力市場規模實現量質齊升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市場交易電量從“十三五”的10.7萬億千瓦時增長到23.8萬億千瓦時;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從2020年的40%提升到連續四年穩定在60%以上。市場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發電側和用戶側都積極進入市場,多元主體有序參與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。

科技創新引領發展

國際合作成果豐碩

“十四五”是能源科技創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。新能源等技術裝備領跑全球,新能源專利數占全球4成以上,光伏轉換效率、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不斷刷新世界紀錄,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。白鶴灘水電站、自主三代核電“華龍一號”“國和一號”、第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多個全球最大、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運,油氣開發突破深地“萬米大關”、挺進“千米深海”,這些“大國重器”彰顯我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。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,智能微電網、虛擬電廠等發展進入快車道,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加快推進,能源產業與工業、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,新領域新賽道持續涌現,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。

萬勁松指出,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國能源行業科技創新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取得了新突破,實現了高質量發展。尤其是,我國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進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,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持續發展壯大新興產業,有力推進核心技術裝備“補短板、鍛長板”。在核電、新能源、電網等重點領域已經實現國際領跑,為保障能源安全、促進能源轉型、建設能源強國發揮了引領支撐作用。

“十四五”以來,能源合作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轉型共贏的新階段。王宏志強調,我國持續擦亮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金色名片,與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國家,共同制定更有雄心的綠色能源發展目標,加強能源發展規劃和政策的交流協作,提升綠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,切實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

來源:中國能源報